人民网评“知网高收费”:频惹众怒,该重视
近日,该重视一则“中科院因近千万的人民惹众续订费用不堪重负,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”的网评消息引发网络热议。据媒体报道,知网中科院相关工作人员确认这一消息属实,高收称原因在于知网的费频订阅费用连年上涨,已经突破千万元人民币的该重视大关。 一边是人民惹众国内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科研机构,一边是网评国内知名学术服务网站,这样的知网结果显然是大家不想看到的。有网友评价:“这不是高收知网的损失,不是费频中科院的损失,这是该重视对中国科研力量的无限打击”,有媒体发出这样的人民惹众感慨:“中科院都用不起,学术机构还要吃知网多少‘苦’?网评”然而面对汹涌的舆论,中国知网最初的回应只是简单的“不属实”三个字。虽然事件发酵后,中国知网称其对中科院的服务未出现停止或中断的情况,2022年的订购工作正有序推进中,但这显然不足以解除公众的困惑。 知网因为价格问题屡受消费方诟病,频惹众怒,甚至引发涉嫌行业垄断的质疑,按理早该深刻反思自身行为的合理性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,在一次次舆论风波之中,我们看不到中国知网的实际行动,看到的是其利用一家独大的市场优势地位,不断提高价格令各单位难堪重负;我们看不到定位于“国家知识基础设施”的机构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,看到的是其赚得盆满钵满。 收取高额费用、连年涨价,表面上是经营方式问题,但从深层次上看是相关企业缺乏对市场的尊重、对作者和用户的尊重、对科学事业的尊重。 作为“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”的运作实体,知网及其关联公司曾获得有关政府部门专项支持资金,知网理应履行更多公共属性所赋予的义务,把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当成自己的主要目标。当企业的逐利冲动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,理应坚持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,而知网恰恰是在这一点上走偏了。 知网屡受诟病,也不单是因为高收费问题。2021年底,89岁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160多篇文章全部胜诉,知网表示“将积极处理赵德馨教授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”。然而此时距知网公开致歉已经过去4个多月,赵德馨教授被下架的100多篇论文在知网上仍然查不到。 令人无奈的是,此前宣布与知网停止合作的多家高校,在停用一段时间之后又迫于各种压力继续与知网合作,根源在于知网提供的服务无可替代。但对企业而言,店大欺客不道德,优势地位也不意味着可以有恃无恐。须知:企业之上除了法律、监管,更有道义。 事实上,中国知网因为收费过高、不合理涨价问题深陷舆论风波,早已经不是一次两次。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发布停用知网的通知,同年3月北京大学也曾贴出即将停用知网的通知。有媒体统计至少有6所高校发布公告暂停使用知网,原因均为费用涨幅过高。如今中科院也加入这一行列,再次凸显知网涨价早已成为众矢之的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4万亿财政直达资金加速落地、支出,监管更严|数读中国
- 绿城拿什么穿越周期
- 上市公司送礼成潮流:有的请股东嗑瓜子,有的请股东喝茅台
- 外媒:美驻乌大使馆关闭近三个月后重新开放
- 这事吧,对日本的伤害极大
- 分批审批公布“白名单”!上海发布金融机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,第一批864家金融机构上榜
- 河南:到2025年全省努力建成30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
- 小米新故事前的空窗期
- 北京颁发自动驾驶“前排无人”测试许可,百度、小马智行等企业获准
- 越南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平均每月有超过250万场直播带货
- 美股跌得太猛!连看涨策略师都“认错”了
- 芬兰天然气公司称俄将停止供应天然气 佩斯科夫:俄不会免费提供任何东西
- 王晓明:科技赋能业务发展 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
- 四川甘孜州丹巴县关州水电站“1·12”较大透水事故调查结果及追责问责审查调查情况公布
- 特斯拉“失宠”?不再是“木头姐”旗舰基金最大持仓
- Prime Day有望带动份额提升 花旗维持亚马逊4100美元目标价
- 这只狗戴上了Chanel和Gucci
- 两年连亏、董事长被罚,中利集团却四连板涨停了
- 丰台区全域提级管控,三因素致北京社会面仍有新增病例,北京通报
- 这一项业务,哪些券商能做?
- 搜索
-